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博物馆的听障信息无障碍措施,能做到多元和包容吗?|深度

给千秋赏点饭钱 你看起来好动听 2021-07-22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将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为往后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非常巧的是,今年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多多少少与听障者有关,因为它是:


「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

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何为平等、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馆 」?


国际博协官方为此做了主题阐释:为不同身世和背景的人们,创造有意义的体验方面的潜力,是各博物馆社会价值的中心。


也就是说博物馆应该为不同群体的人开放,不因年龄、性别、残障、贫富、种族、信仰、学识、出身……而区别对待,任何人有获取知识的权利,包括听障者




其实国内博物馆对于听障信息无障碍的摸索,在2006年便有了苗头。


2006年奥运培训工作启动仪式日前,北京将近百家博物馆的150余名讲解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手语培训课程。


2010年,为了迎接亚运会,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特别设置了手语讲解员。


2015年上海随手执梦手语文化中心联手上海震旦博物馆,开展博物馆手语培训课。


2017年浙江省博物馆在该馆孤山馆区的文澜阁内启动「 无障碍讲解 」项目,为广大聋人群体提供「 手语讲解 」服务。


同年,青岛市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领先推出数字化无障碍服务,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放置手语导览视频—《青岛史话》系列。


2018年苏州博物馆举行首届手语训练交流会结业礼。


2019年,由大渡口区博物馆联合大渡口区聋人协会、重庆予尔梦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开发了可视化(手语)讲解系统。听障人士参观博物馆时,在对应展柜前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五大「 镇馆之宝 」手语讲解视频


终于到了2020年,成都「金沙博物馆」在5月17日全国助残日当天,发布了手语讲解导览项目。听障人士只需关注「 金沙遗址博物馆 」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 语音导览 」—「 手语讲解 」,即可观看31个重要文物和遗址的导览视频


视频里的手语画面、字幕和旁白,可以同时服务于听障、视障和普通游客。



让许多聋人开心的是,担任手语导览员的听障者史宇明不但中国手语相当地道,而且苦心钻研如何用中国手语「 讲解 」金沙博物馆的藏品,更自学了国际通用手语,从而为来自国内各地以及斯洛文尼亚、日本等国的听障游客服务。



图片来源于封面新闻


说到这,也许很多听人朋友会奇怪,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章?听障者视觉能力还在,那么博物馆只需设置文字讲解,或是播放配字幕的视频即可,为什么还需要手语讲解呢?


正是因为有这些「 习以为常 」的误解,聋人经常被排除在信息接收范围之外。




虽然一部分听障者能够佩戴助听器或是佩戴人工耳蜗,但语音没办法保证100%接收;以手语为母语的听障者,文字这类书面语对于他们来说,属于第二语言;还有很多听障者因为教育问题,识字率较低,他们对于文字阅读也有障碍。


所以,一部分听障者可以接受配字幕的视频,一部分听障者则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喜欢看英文视频一样,更喜欢观看手语视频,他们对手语理解得更快,更舒适。


还有一种情况出现在听障青少年中,他们年龄尚小,对于文字的积累还没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也需要双语模式(手语和汉语字幕)来辅助理解。


这样不但有益于他们在知识上的获取,也能够增加他们的汉语书写记忆。



如果在博物导览时,只有汉语一种选择,那么就会导致大部分听障者在观看博物时难以理解,让他们处于获取信息的不利地位,甚至让自己觉得与听人有极大差别。


那种在无法融入的疏离感,不但会出现在听障者中,也会出现在一些有阅读困难症场景性失聪临时性失聪等问题的听人中。




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国内的博物馆除了「 金沙博物馆 」外,大多数还处于「 有了 」的地步,在内容上,还需要慢慢往前发展。


目前,国内博物馆的信息无障碍传达主要是通过临时展览、特展和特定活动来体现的,大多没有实现全展区的无障碍导览和讲解服务常态化。


有些博物馆的手语导览视频还停滞在项目启动时刻,手语讲解用的手势汉语也让很多聋人无法燃起兴趣。有些博物馆的宣传片,手语讲解的窗口小到不能再小,这种无障碍措施有了等于没有。


手语和汉语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语言,听障信息无障碍服务除了要考虑设置「信息通道」外,也需要考虑到信息传递的差异化。


例如手语导览使用的是否是中国手语(非手势汉语)是否能够用手语准确传递展品的专业名词等等,这些都需要博物馆和手语导览员去花大量时间研究,而不只是在博物馆设置一个手语导览那么简单。



在这一点,可以参考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信息无障碍措施


他们的听障志愿讲解员多是加劳德特大学的聋人校友,或者是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在讲解时,也有听人译员志愿者担任口译,将聋人译员的手语讲解翻译出来,让非听障观众也能享受到讲解服务。


这种聋人手语的讲解模式同样出现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的无障碍讲解服务中。


这种以聋人手语为主导,听人译员为辅助的双语模式,不但能够因为强强联合,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讲解服务,同时也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聋人译员。




这些博物馆除了出手语导览服务外,也借此录制了很多手语讲解博物的视频,通过剪辑增加字幕,上传到YouTube通过新媒体的渠道传播。


例如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 Art Signs」系列,费城医师学院穆特博物馆的「ASL(美国手语)Tour」系列等。



Mütter Museum American Sign Language Tour: Introduction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荷兰梵高博物馆的记录文森特·梵高生平的电影。这部电影在第二次播放时,会播放有国际手语讲解的版本。


这个宣传片不只是手语的享受,也是画面的享受,艺术的享受。


YouTube视频名:Meet Vincent - International Sign

在YouTube播放时,可以选择CC字幕翻译为中文


当然,从国内的科技发展角度来说,我们拥有着远超国外博物馆的便携性,通过二维码,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轻量化的手机辅助就可实现手语导览所以我对国内博物馆的信息无障碍的后续发展是满怀希望的。


我期望着当我们每个人迈入博物馆时,如大英博物馆中央大厅地板上镌刻着诗句那样:


让你的双脚,在此后的千百年里,都站在知识中间  。



图/网友宋向光的新浪博客

诗/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Lord Alfred Tennyson)


END


文章部分资料来自:腾讯网:《“智慧导览”服务特殊人群,大渡口区博物馆“手语讲解”暖心上线!》https://new.qq.com/omn/20191012/20191012A0DL0M00.html封面新闻:《金沙上线四川首个手语导览小程序,77万网友围观双语直播》http://www.thecover.cn/news/4303528荷兰梵高博物馆:《Deaf visitors and the hard of hearing》https://www.vangoghmuseum.nl/en/plan-your-visit/accessibility/deaf-visitors-and-the-hard-of-hearing?v=1
穆特博物馆:Accessibilityhttps://collegeofphysicians.org/education/accessibility青岛全搜索电子报:《市博物馆“手语导览”创新上线》http://wb.qdqss.cn/html/qdwb/20170929/qdwb275095.html随手执梦新浪微博:《随手执梦联手震旦博物馆,开展博物馆手语培训课https://weibo.com/p/1001603859812109683418腾讯网:《关注观众视觉外的感官,博物馆对视障人士的关注与服务》https://new.qq.com/omn/20190901/20190901A03T4F00.html
【本文具有个人观点,与公众号无关,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点击下面蓝字直达】


【本文作者】

Know Deaf 编辑部


排版

甜饼


新媒体运营

亡音、乌力杰、王建源、徐凯枫

刘芳铨、俞周和懿、刘凯文







陪伴听障青年发现自己的光芒

Accompanied by D&H find your own light.



RECOMMEND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